|
以下是关于文博会中“美丽工坊”人气旺,手工艺品带动残疾妇女增收的相关介绍: “美丽工坊”项目概述- “美丽工坊”是中国残联、全国妇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起的残疾女性就业增收项目。旨在通过选拔和扶持一批适宜残疾女性就近就便或居家就业的手工制作企业或机构,帮助更多残疾女性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想。 在文博会的亮眼表现参展规模扩大:2024年第二十届文博会,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家“美丽工坊”机构参展。2025年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美丽工坊”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汇集了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家机构,相比2024年增长明显。交易成果丰硕:2024年展出仅三天时间,现场交易额就突破一百万元,订单数额超三百万元。2025年现场销售和意向订单量创下近500万元的新高。作品广受好评:参展作品涵盖刺绣、瓷器、布艺、结绳、鱼皮艺术、竹编、麦草画等众多非遗技艺,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残疾妇女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以传统工艺为根基,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争相购买。 带动残疾妇女增收的方式居家就业与机构就业:“美丽工坊”已带动超1.24万残障女性灵活居家就业、3359人机构就业。如甘肃建设了5个全国美丽工坊、10个省级美丽工坊,每年安置残疾妇女在岗就业295人,辐射带动居家灵活就业1200人。提升收入水平:以四川为例,北川羌族自治县伊珎羌绣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绣娘”模式,带动残疾人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重庆的涪州结绳与浩口蜡染通过30余场非遗技艺培训,帮助200余名残疾妇女实现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 意义与影响对残疾妇女自身:为残疾妇女搭建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增强了她们就业创业的信心,让她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实现经济独立,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丰富了精神世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社会:让社会各界看到了残疾女性的精神魅力和艺术才华,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有助于营造更加包容、友好的社会氛围。此外,还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
|